May 26
May 25
在过去三年中,Noël Kingsley一直在进行教堂内主题的拍摄,这位皇家摄影协会的成员惯用Leica M7与Summicron 35mm ASPH来完成他的作品,有时也会用到Summicron 50mm与Elmarit 90mm。

教堂的长椅经历了一辈又一辈人的生老,高窗外透进的暖暖阳光以及角落的灰尘见证着生命的轮回,在教堂中,你总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出脱时间的平静与超然。

很多建筑物摄影师都对Noël Kingsley在摄影工具上的选择十分惊讶——绝大多数人都使用大型器材来完成建筑拍摄人物。Noël Kingsley则着重解释自己在拍摄过程中对安静空间的特殊需求,尤其是在教堂的净土里,摄影也需要拥有虔诚的态度。

Noël Kingsley惯用Delta 100黑白胶卷,不过ISO却设置在50,以获得更佳的暗处细节与纹理。

为了获得最大的景深与充足曝光,Noël Kingsley在拍摄中使用三脚架与快门线,对暗处进行优先测光,并且选择F11光圈,有时经常会进行长达16、24、32秒曝光。

在选择作品时,Noël Kingsley刻意避免过于强烈的明暗对比,以重现教堂中和谐静谧的氛围。

点击这里查看Noël Kingsley 16张作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May 24
May 24
“限量纪念版”一直是Leica圈钱的不二法宝,从周年纪念到稀有金属,连你自己都可以花上47K定值一台“个人”纪念版Leica M机,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Leica 90%以上限量版M机除了样子特别,产量稀少外,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个人价值。

不过,Leica开始了更新潮的尝试,例如丁丁版Minilux与樱桃小丸子版傻瓜DC——漫画周边产品一直是“限量发行”的最好模式,而且,不少80后的新兴摄影者都有自己所钟情的漫画作品,有些漫画作品的主题,也许并非配不上Leica的可乐标。

如果Leica考虑推出EVA、NANA版的Leica MP,也许真的会拉动不少新生代对这种极简而优美摄影方式的青睐——经典之余,Leica是该考虑考虑轻松的话题,毕竟,这个Logo,也曾经十分年轻。

GREYNIGHT在Leica中文论坛中展示了自己的丁丁版Leica Minilux,1999年丁丁70大寿时发布,全球限量200台

点击这里查看:《爱Leica,爱丁丁》

引用
1907年5月22日是《丁丁历险记》作者埃尔热先生的诞辰日,100年零1天后我收到一个从丁丁故乡比利时来的航空包裹,里面装着一台特别的相机——1999年丁丁70大寿时发布,编号为180,限量200台的LEICA Minilux,整套包装包括相机,真皮速写皮套,尼龙手包,卡通手表,一长一短两挂带,以及一个丁丁身挂相机图案的镜框

似乎没人能考证丁丁在西藏营救他的中国朋友张,顺便吓唬雪人时使用的是什么相机,就当它真的是LEICA吧,Minilux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显然也是适合丁丁——从航天员到登山者的各个角色的使用,尽管所谓纪念版是LEICA圈钱的小手段,但的确满足了从5岁起就开始看《丁丁历险记》的我的小小夙愿。某种意义上说,从那时起丁丁就开始在俺脑子里种下了“户外”的概念,俺也是在漫画里第一次见识了A字营、登山包、睡袋............而Minilux也是俺第一部真正的“户外相机”,因此,尽管MINILUX TINTIN可能并不是什么值钱的LEICA纪念机型,但确实是我个人最值得珍藏的一部

希望唤起很多同样是丁丁粉丝的朋友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May 23
Panasonic刚刚宣布推出全球首款1220万象素28mm广角DC——DMC-FX100。

与Panasonic此前发布的Lumix系列DC一样,FX100也采用了Leica设计的光学镜头组件,光圈F2.8至5.6,拥有非球面镜片结构。

Panasonic FX100采用1/1.72英寸CCD,支持16:9画幅,3.6倍光学变焦,4倍数码变焦,最低ISO 80,最高ISO达6400,2.5英寸多晶硅LCD,SD卡插槽,重量148g。

Panasonic FX100将在七月上市,价格尚未公布。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May 22
来自Flickr的Leica M8. A Black & White Collection,不少作品颇为精彩。择选部分如下:

另外,Leica中文站的首次徕友作品Collection也在作品挑选中,本月底将与大家见面。

点击这里查看更多(Check Here For More)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May 21
因为产量稀少,因此网路上很少见Leica Super-Angulon-M 21mm f4.0的作品已经相关简介。这款1958年生产的广角镜头总产量不过5000支左右,存留至今的完好品甚少。

Leica徕卡M口镜头详谈
引用
1958-1963年生产,银色M口和螺口,其中M口镜头都是由螺口镜头加佩后组接环而成,因此也可以变成螺口镜头用在L机身上。此镜因为有过长的镜身后组而无法在M6上测光。二手的镜头多见有镜片灰雾,其特殊尺寸的后镜盖和遮光罩市面少见。


结构方面,Leica Super-Angulon-M 21mm f4.0为4组9枚设计,最近对焦距离40cm。

upop在Leica中文论坛发布了一组采用Leica Super-Angulon-M 21mm f4.0拍摄的风景作品,推荐。

Update:

阿唐
引用
21/4.0的镜头M口生产了5292只,L口生产了1462只。

我用这只L口21/4.0镜头与21/3.4,以及其它两只徕卡21/2.8 elmarit-M镜头比较过,他的表现与众不同。21/4.0的古典味浓,反差高,色调古朴,带有那个年代的印记,远没有21/3.4明艳动人。


链接:

《21/4老头视觉》

Leica Super-Angulon-M 21mm f4.0简介

Leica镜头讨论区

Leica摄影展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May 21
前文见:

从M1到M6,Leica M机外观的细节进化(一)

从M1到M6,Leica M机外观的细节进化(二)

6.上半部分布局设计

初期Leica M机(M1、M2、M3)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有凹半圆形连接部分;M4开始更改为条纹直线;M5虽然整体尺寸变大,上部布局却显得颇为局促;M4-2,M4-P、M6则在M4的基础上添加了Leica Logo。
May 18
From  martax

在看完《生于妓院》后,我便决定了这次印度之行,《生于妓院》里一双双孩子明亮的眼睛让我感受到了摄影的真实和人们面对镜头的真诚。虽然只是一些旅行照片,还是先放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真诚的快乐吧。

(相机Leica M6,镜头:Summicron-M 35/2 ASPH,胶卷:RDP III)

点击这里查看更多作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May 18
semi-在Leica论坛中发起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讨论。对于习惯单反的用户来说,单反上的最佳人物焦段85mm-135mm并不一定在旁轴上适用,尤其考虑到取景器倍率以及对焦精确的问题,50-75mm是Leica M机最常用的人像选择。当然,35mm的环境人像亦是M的一大强项。

下面是部分徕友的发言:

From: roundg

引用
135不说对角框线小,本身行程很长,不适合人像。

90我在我得m5,4和2上对焦也有点犹豫。只有在m3上面感觉很好。关于75、85、90我倒不觉得有太大差别,倒是考虑手上机身的对应框线为主。


From:阿唐

引用
我觉得每个焦段都适合拍人像。3~4米左右,90mm 拍头肩、75mm拍半身像、50mm和35mm拍环境人像或多人合影。

大光圈中焦镜头有良好的背景虚化,较常用于拍人像。

徕卡有个85mm f/1.5和73mm f/1.9镜头,成像柔美得非常适合拍人像。徕卡还有一只特殊的柔焦镜头90mm f/2.2,专门针对人像摄影而生产。75mm f/1.4号称“雅镜“,也被许多人推崇为“人像镜皇“。90mm f/2.0 第一、二版的大头九,是许多徕卡发烧友的挚爱人像镜头,虽然约700克的重量体积令人生畏(你知道徕卡迷都痴迷轻巧的旁轴镜头),但是他们还是无怨无悔地背着它满世界跑。

客观地讲,同焦段最贵的镜头往往也是最好的选择;主观地讲,最便宜的镜头也能成为自己囊中最好的镜头


From:stockholmfm

引用
大部分人喜欢中长焦拍人像,我看了不少人像片子都是用50以下很短的镜头拍的,长焦虚化效果好更甜,但压缩空间的效果不是什么时候都合适,个人感觉短焦距的片子更耐看,所以有说拍人像镜头越用越短的说法,尤其日本写真,很多都是短焦距拍的,图书馆有几个人像也明显是短焦距。
短焦距人像比较难拍好,所以在影友间一直不是很流行,俺来个35的,见笑啦
如果说50一下像场不平坦倒是真的,也看怎么利用,我觉得35挺平坦的,1米距离没什么变形。


查看更多讨论以及人像作品:http://leica.org.cn/bbs/thread-1581-1-1.html

Leica镜头讨论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May 18
From:macg4—— 《Leica M5——悲剧英雄》

1968年推出的SL并未给Leica带来商业上的成功,虽然它已经内置了TTL式测光表。但M4依然吸引着一大批坚定的旁轴使用者,所以Leica下决心巩固在旁轴领域的领先地位,开始研制加装TTL测光表的M5。并且在1971年推出了小批试制品,它当时加装的Cds测光组件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具有稳定的读数显示特点,并且对于电池电压没有特别的要求,在没有放电电路控制的70年代Cds测光组件的开发意义非凡。

但是Leica期待中的商业成功根本没有出现,甚至伴随M5的推出公司的财务曾经陷入了困境。市场或者说是Leica的拥趸们根本不接受这个变了型的M。结果自1971年推出到1975年完全停止生产总产量仅3万余(No.128,7001--No.138,4000),还不到M3的零头。而为了应付北美市场的需求,已经停产的M4也于1974/75年在加拿大恢复生产,但量不大只有3350台(138,0001-141,500。而后有1150台在德国生产。M4真正停产是1975年144,3001-144,3170,仅170台。有说法是这最后的170台中有部分加装了与M6相同的测光表,未考证)。

回到M5本身,M5的设计在当时或者说现在都是先进的(旁轴范畴)。方正的机身适合手持尤其是男性手持;速度旋盘突出机身2mm,非常适合在确定光圈后快速改变速度组合,这是所有M都没法比的优势;M机中第一台拥有机内测光表,且第一台可以在取景器中见到速度信息的M;直观的指针式显示,优于M6的三灯;测量面积小于M6/7/MP,对于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是难得的优点,对于菜鸟则相反。

制造工艺堪称Leica的顶峰之作,上下盖均为黄铜锻压成型。带有滚珠轴承的回片轮加工之精密,手感之舒适,是M3/4/5/6/7/MP等望尘莫及的。如果说其他M代表了Leica 的经典,那么M5则是代表了Leica 的专业。从造型上讲,个人认为只有M5的刚强冷峻才是真正的德式风格体现。虽然白色机身少,但是我还是喜欢它黑色金属的质感,幽暗中隐现着武器才有的冷光。尤其是经历了岁月磨砺的利索边角,越发显现出机械之美。如果说其他M是“保时捷”,那么在我心中M5就是“悍马”,真正属于男人的武器。

人们的经典心理真是非常有意思的,别的厂家在用户的鞭策中推陈出新,而Leica在用户的经典心理中故步自封。现代的Leica可以用没有进取心来形容了,一个所谓MP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复活了。想想MP3,属于恶劣了。早知如此M2/4/4-2/4-P/6/7就根本没必要出,连续生产M3和MP就行了。可是如果真是这样,不知用户又会怎么说。

M5的失败原因有3:
1.市场变化,1971年SLR已经日趋成熟,M5的优势不大,同时面临其他廉价旁轴产品的竞争。
2.用户不认可,非M的家族特征
3.自身系统缺陷,虽然Leica公司曾经为以往用户提供免费改版服务,但镜头使用的限制依然使很多老客户放弃M5。拆开M5可以看到自设计之出M5就完全没有考虑过和其他M配件的兼容问题,甚至完全没有考虑马达。

M5的收藏指南
M5的总产量大约为34,000台,其中白约为11,000,黑23,000。按价值排序为:50周年白--黑(黑白均为三吊环)------白三吊环---黑三吊环---白两吊环----黑两吊环。价格区间(以90%为标准)8500——25000RMB,纪念版新的可达40000RMB以上。因为产量小,同等成色M5普遍价值比M3/2/4/6为高,M5总算赢得迟到的尊严。

镜头的配合
因为暗箱内有测光杆,所以对于M21/3.4;21/4;28/2.8Type I;50/90系列的缩头(不缩则无任何问题)的使用有所限制。其中21/4不能使用;21/3.4编号No.247,3251以后,28/2.8 Type I 编号No.231,4920以后可以直接使用。

推荐链接:

《Leica M5——悲剧英雄》

Leica M机身讨论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May 17
徕卡亚太区代理商香港兴华拓展在5月15日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台北Leica专卖店将在5月19日正式开张。

兴华拓展台湾分部精力Ray Wang表示,这是Leica在中国地区第一家专卖店,如果该专卖店模式获得成功,还将在中国香港开始新店。

除了Leica M/R相机、镜头外,台湾Leica专卖店还提供Minox的微型复刻版Leica相机销售,除此之外,Leica新款数码相机——C-LUX2也将在近日进入台湾市场。

图:Leica 台湾店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分页: 110/117 第一页 上页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