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8
From:macg4—— 《Leica M5——悲剧英雄》

1968年推出的SL并未给Leica带来商业上的成功,虽然它已经内置了TTL式测光表。但M4依然吸引着一大批坚定的旁轴使用者,所以Leica下决心巩固在旁轴领域的领先地位,开始研制加装TTL测光表的M5。并且在1971年推出了小批试制品,它当时加装的Cds测光组件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具有稳定的读数显示特点,并且对于电池电压没有特别的要求,在没有放电电路控制的70年代Cds测光组件的开发意义非凡。

但是Leica期待中的商业成功根本没有出现,甚至伴随M5的推出公司的财务曾经陷入了困境。市场或者说是Leica的拥趸们根本不接受这个变了型的M。结果自1971年推出到1975年完全停止生产总产量仅3万余(No.128,7001--No.138,4000),还不到M3的零头。而为了应付北美市场的需求,已经停产的M4也于1974/75年在加拿大恢复生产,但量不大只有3350台(138,0001-141,500。而后有1150台在德国生产。M4真正停产是1975年144,3001-144,3170,仅170台。有说法是这最后的170台中有部分加装了与M6相同的测光表,未考证)。

回到M5本身,M5的设计在当时或者说现在都是先进的(旁轴范畴)。方正的机身适合手持尤其是男性手持;速度旋盘突出机身2mm,非常适合在确定光圈后快速改变速度组合,这是所有M都没法比的优势;M机中第一台拥有机内测光表,且第一台可以在取景器中见到速度信息的M;直观的指针式显示,优于M6的三灯;测量面积小于M6/7/MP,对于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是难得的优点,对于菜鸟则相反。

制造工艺堪称Leica的顶峰之作,上下盖均为黄铜锻压成型。带有滚珠轴承的回片轮加工之精密,手感之舒适,是M3/4/5/6/7/MP等望尘莫及的。如果说其他M代表了Leica 的经典,那么M5则是代表了Leica 的专业。从造型上讲,个人认为只有M5的刚强冷峻才是真正的德式风格体现。虽然白色机身少,但是我还是喜欢它黑色金属的质感,幽暗中隐现着武器才有的冷光。尤其是经历了岁月磨砺的利索边角,越发显现出机械之美。如果说其他M是“保时捷”,那么在我心中M5就是“悍马”,真正属于男人的武器。

人们的经典心理真是非常有意思的,别的厂家在用户的鞭策中推陈出新,而Leica在用户的经典心理中故步自封。现代的Leica可以用没有进取心来形容了,一个所谓MP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复活了。想想MP3,属于恶劣了。早知如此M2/4/4-2/4-P/6/7就根本没必要出,连续生产M3和MP就行了。可是如果真是这样,不知用户又会怎么说。

M5的失败原因有3:
1.市场变化,1971年SLR已经日趋成熟,M5的优势不大,同时面临其他廉价旁轴产品的竞争。
2.用户不认可,非M的家族特征
3.自身系统缺陷,虽然Leica公司曾经为以往用户提供免费改版服务,但镜头使用的限制依然使很多老客户放弃M5。拆开M5可以看到自设计之出M5就完全没有考虑过和其他M配件的兼容问题,甚至完全没有考虑马达。

M5的收藏指南
M5的总产量大约为34,000台,其中白约为11,000,黑23,000。按价值排序为:50周年白--黑(黑白均为三吊环)------白三吊环---黑三吊环---白两吊环----黑两吊环。价格区间(以90%为标准)8500——25000RMB,纪念版新的可达40000RMB以上。因为产量小,同等成色M5普遍价值比M3/2/4/6为高,M5总算赢得迟到的尊严。

镜头的配合
因为暗箱内有测光杆,所以对于M21/3.4;21/4;28/2.8Type I;50/90系列的缩头(不缩则无任何问题)的使用有所限制。其中21/4不能使用;21/3.4编号No.247,3251以后,28/2.8 Type I 编号No.231,4920以后可以直接使用。

推荐链接:

《Leica M5——悲剧英雄》

Leica M机身讨论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Leica中文摄影杂志@Email订阅地址 or @RSS

| |
Posted in Leica Camera M分享 at 2007/05/18

This entry comes from 中文摄影 and has been read for 50838 times.It tagged with , .
0 Responses